共育技能生态链,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深入推进东莞“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提升“技能人才之都”战略品牌影响力,3月12日上午,2024年东莞市“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暨技能资源开发开放活动在松山湖技能公园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的,活动以“共育技能生态链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活动现场发布“产教评”技能资源目录,举行“产教评”技能资源开发行动项目签约仪式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签约仪式,举办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领导嘉宾代表与技能人才代表共同种植“技能人才成长树”,共育技能生态链。
活动旨在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机遇,锚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全力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和“百千万工程”营造技能人才乐业氛围,为东莞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刘剑莉、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梁绍光、香港职业训练局高级项目主任陈彬权、东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陈智武等出席活动。
同时参与的还有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相关领导,东莞市的省首批“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及相关院校代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促进会负责人,全市高技能人才代表及各镇街相关代表。
“东莞在多个技能工作领域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兼人才开发处处长刘剑莉为本次活动致辞。刘剑莉表示,“东莞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在多个技能工作领域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据了解,2023年9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了“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系列文件,吸引了大批有战略规划的企业、院校参与,帮助青年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搭建技能成才之路。时至今日,广东已吸引、培养了1979万技能人才、690万高技能人才,形成技能人才“孔雀东南飞”生动局面。
“东莞是勇于创新的改革者、敢于探索的先行者、重于实践的模范者,在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探索积累了大量可复制推广的‘东莞经验’。”刘剑莉表示,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培育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大力弘扬、践行工匠精神,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先进制造,共同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东莞需进一步开发开放‘产教评’技能资源”
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2018年,东莞提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战略部署;2022年,开始深化“技能人才之都”建设。近年来,全市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技能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技能平台覆盖面也在逐步扩大。
据了解,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增至146.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36.6%,全市建成6个国家级、11个省级、242个市级技能平台,覆盖东莞6大片区33个镇街(园区),其中镇街平台“长安技谷”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技能人才培育模式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东莞模式”被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采用。
“围绕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线,聚焦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两支队伍建设,东莞需进一步开发开放‘产教评’技能资源,为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力资源新动能。”活动现场,陈智武表示,东莞将着力推进技能资源开发、大力夯实技能培训基础、全面提升技能评价质效。
2024年东莞市“产教评”技能资源目录正式发布
“今天发布东莞市‘产教评’技能资源目录,既是总结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建设‘技能人才之都’的成果,也是谋划未来、共建共享技能资源。”活动现场,陈智武主持发布了2024年东莞市“产教评”技能资源目录。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419个目录,汇聚了社会各界的技能资源。其中包括:
7个“产教评”技能资源开发项目目录,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机器人等,该系列目录的实施将有效解决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匹配性不高等问题,通过搭建“教师+技师+工程师”团队,探索走出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子;
256项技能培训资源目录,分为全市121个“项目制”技能培训目录(2024年上半年)、32个高技能公共实训培训目录(2024年上半年)和全市103个技能培训机构目录;该系列目录实施将有效推动劳动者技能提升、解决企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夯实技能根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156个评价目录,包括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4个公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录,广东劳动学会、广东智通职业培训学院等12个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及考点目录,12个公共题库资源目录,128个培训评价标准资源目录。该系列目录发布实施将更加方便企事业单位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提高评价质量和覆盖面,助推制造业当家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校企“结对”,全力建设完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现场还进行了东莞市“产教评”技能资源开发项目签约仪式,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技师学院、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等8家院校,与维沃控股有限公司、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正式“结对”。
“对企业而言,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有助于企业更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实现人才的定制化培养,提升学徒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活动现场,李群自动化副总经理王红作为企业代表上台发言。她表示,企业明确所需人才的核心技能和素质要求,以产业链通用知识和技能培养为基础,结合岗位实践,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快速适应岗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为产业链的协作创新和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校长李茂才也表示,校企“结对”,丰富了课程资源,有利于学校专业建设,对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也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东莞市人社局四级调研员赵欣表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是以产业需求为引领,教育培养为基础,评价反馈为驱动力的循环系统。校企“结对”,有利于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推动产业链、院校链、人才链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将有效缓解“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的突出矛盾,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今天恰是植树节,参与本次活动的“政企校”三方代表,共同植下“技能人才成长树”,开发开放全市技术资源活动,政府、企业、高技能人才联手共育技能生态链,高质量共筑美好技能人才之都。
【延伸阅读】
此次活动还设置了人才对接区,开展“松湖技才”技能人才专场招聘活动,为企业与人才提供了直接面谈的机会。
近40家松山湖知名企业携1000多个技能岗位现场招聘,吸引了来自松山湖及周边地区的各类求职群体1000多人次参会求职。
招聘现场,新能源科技、华贝电子、天域半导体、领亚电子、佳禾电声、达锂电子、三赢智能等知名企业,发布的招聘职位均以技能人才为主,平均薪酬在8000元/月左右,不少标有“急聘”字样的都在1万以上。
企业招聘代表刘先生表示,开年以来,招聘需求比去年新增了20%左右,主要集中在产线蓝领和技能人才,比如CNC的编程和操机。此外,现场还专门设立了简历诊断、求职辅导专区,给求职者现场提供免费辅导。
模具专业的刘同学刚投完简历很开心,他说:“今年6月就毕业了,这是我今年参加的第一场招聘会,现场专业对口的岗位薪资超6500元,模具专业的就业前景好,我很有信心。”
职业指导规划师胡老师介绍说,大家的求职心态非常积极,很多技能人才都渴望成长,“只是在职业的长期规划上还需要加强。”胡老师提醒大家,不管是走技术路线,还是走管理路线,都要呈现有牵引的成长曲线,为自己搭建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