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政策文件: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一、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是指什么?
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是指以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建设,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为原则,配合我市产业布局,服务经济发展,通过申报评审的方式,在符合条件的本市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培训机构、在莞高校等单位中认定的分基地。
二、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的申报条件有哪些?
本市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或在莞高校等单位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报设立分基地:
(一)依法成立并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取得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培训资质、其他政府部门许可或备案的。
(三)能满足开展实训项目所需的设备设施、场地以及师资条件。其中场地属于租赁的,申报时剩余租赁使用期限应不少于3年(含3年)。
(四)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场地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要求。
(五)能开展符合东莞产业发展需求的训练项目(工种),有规范的教学文件。
三、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的场地是否有要求?
(一)分基地规划建筑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其中实训场地使用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二)实训项目涵盖专业岗位的数量不少于3个,实训工位数不少于100个,能满足年实训8000人次以上技能人才的需要。分基地实训室建设需考虑采光、除尘净化、视频监控、健康环保因素,兼顾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要求。分基地实训设备配置需贴近生产实际,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能承担国家、省、市、镇级技能竞赛选拔、集训工作。
四、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的建设对人员配备是否有要求?
(一)师资队伍。分基地需配备不少于10人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及以上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三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的教师不少于 80%。
(二)专家团队。分基地需配备一支不少于3人,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二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的专家团队,能为分基地的规划、建设、管理、运作、训练模式、课程开发、技术改造、技术交流等提供服务。
(三)服务团队。分基地需配备不少于3人的管理服务队伍,保证分基地正常管理与运作,维护实训设备。
五、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的申报材料有哪些?
分基地申报时间以市高训中心当年发布的申报公告为准,申报时需向市高训中心提交《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申报表》(附件)及以下材料:
(一)法人登记证书副本(批准文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本市培训资质证明:如未曾获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培训资质,申报单位根据单位性质,提供以下材料之一: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其他政府部门许可或备案的培训资质。
(三)场地证明文件(场地权属、面积等)。
(四)管理人员、师资队伍、专家团队、服务团队的材料:聘用合同、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五)管理制度:财务、师资、学员、实训、设施设备、安全操作。
六、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的认定流程是什么?
(一)资格初审。根据申报公告上的评审时间安排,市高训中心对申报单位的申报条件、材料等进行形式审查。申报期限结束后形式审查不合格的,申请单位可在取得书面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重新提交申请材料,逾期视为放弃此次申报。
(二)专家评审。组建不少于5人单数专家评审组,对通过资格初审的单位进行材料评审和实地考察。
(三)专家推荐。专家评审组根据评审结果,形成推荐名单。
(四)征求意见。市高训中心根据专家评审组推荐名单整理形成拟认定分基地名单,并征求推荐名单上的申报单位所在园区、镇街或主管部门意见。
(五)结果公示。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公示拟认定分基地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如收到异议,由市高训中心负责调查处理。若经调查异议成立,确认不符合分基地认定条件的,告知申报单位及说明理由,从拟认定分基地名单中将其剔除,重新公示。
(六)公告。公示期满无异议或经调查异议不成立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拟认定分基地名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其门户网站公告认定分基地名单。审核不通过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应书面告知申报单位结果及理由。
七、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技能提升课程报读对象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且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满3个月的全日制劳动者,可报读目录内的课程。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可直接报读目录内的课程。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批量报读的可优先安排。实训课程不能重复报读,每人每年仅限报读一项实训课程。
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失信联合惩戒实施对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有直接责任人员等,不纳入本办法实施对象范围。
八、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技能提升课程费用支付标准有哪些分类以及要求?
分基地完成课程并通过验收的,市财政根据课程情况分类支付课程费用。课程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类课程,每人每课程费用标准为1500元;第二类为智能制造类课程,每人每课程费用标准为2000元。每课程不少于40学时(45分钟为1学时)。课程费用直接拨付给分基地所在单位,分基地及其所在单位不得向学员另行收取费用。
九、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技能提升课程费用如何申请?
分基地在课程完成一个月内,按要求向市高训中心提交课程验收材料及提出课程费用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市高训中心组织专家对每批次实训课程进行审核验收。验收实行“一课程一审核”,所需费用列入分基地专项经费,按我市行政事业单位聘请专家有关费用支出标准执行。申请具体要求另行公布。验收合格的课程,由市高训中心拨付课程费用;验收不合格的,向分基地所在单位说明理由,不支付课程费用。
十、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的退出机制如何?
被认定为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的单位分基地及其所在单位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撤销分基地认定,不予发放技能提升课程费用。
(一)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
(二)被限制开展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单次10万元以上行政罚款或一年内有三次以上且每次1000元以上行政处罚等违法记录的。
(三)申报材料中存在虚假信息的。
(四)连续两年绩效考核为差的。
(五)未按本办法规定迁移分基地地址的。
(六)其他产生严重不良社会影响行为的。